多项数据亮眼!安徽发布“十四五”商务成绩单

2025-11-07
来源:香港卫视总台华东新闻中心

(香港卫视总台华东11月7日)今天,安徽省政府新闻办举行决胜“十四五” 奋进新征程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,介绍安徽省“十四五”商务高质量发展主要成就。安徽省商务厅厅长孙东海,安徽省商务厅副厅长刘光、副厅长张弘强、副厅长后其洁出席发布会。

“十四五”以来,安徽省商务系统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,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重要讲话精神,在安徽省委、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,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,主动服务和深度融入新发展格局,锚定“三地一区”战略目标,立足商务工作“三个重要”定位,开拓创新、奋勇争先,商务高质量发展取得一系列新进展新成效。商务经济5项主要指标年均增速好于全国,其中,进出口、出口、对外投资、实际使用外资(FDI)四项指标总量实现争先进位。进出口、出口总量均由全国第13位跃居全国第9位、中部第1位,今年前三季度出口跃居全国第7位、中西部第1位;对外投资总量从全国第11位跃居全国第9位、中部第1位;实际使用外资总量从全国第17位跃居全国第13位;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稳居全国第9位;开放平台能级全方位提升。

第一,消费市场扩容提质,经济主引擎作用更加凸显。五年来,坚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出发点和落脚点,从供需两端协同发力,抓活动聚人气、抓项目育场景、抓业态优供给、抓政策强赋能,多措并举激发市场活力和消费潜能。

一是市场规模持续扩大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从2020年的1.8万亿元增长至2024年的2.3万亿元,年均增长6.2%、高于全国平均增速0.7个百分点,规模稳居全国第9。2024年,全省商贸单位超过41万家,较2020年增加15万家,年销售额超过100亿元、50亿元的大型商贸龙头企业分别达到39家、81家,较2020年分别增加27、43家。

二是消费结构不断优化。常态化举办“徽动消费”系列促消费活动,建立消费品以旧换新与消费券发放相互补充、错位支持的政策体系,推动汽车、家电等大宗商品绿色化、智能化升级。2020—2024年,全省限额以上智能和绿色家电销售额年均增长73.5%,通讯类商品销售额年均增长10.2%。新能源汽车渗透率由2020年的5.9%提升至2024年的46.7%。居民人均服务性消费支出从6958元提高到10667元,年均增长11.3%,占人均消费支出的比重从35.5%提升到42.7%。

三是场景业态创新升级。2024年全省购物中心数量是2020年的2.17倍,每年超200家品牌首店落户安徽。合肥、芜湖入选全国现代商贸流通体系试点城市、共争取国家试点资金5亿元。合肥淮河路步行街获评全国示范步行街。以直播电商、即时零售等为代表的新电商,迭代升级、加速融合。全省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占社消零比重由2020年的13.2%增长至2024年的18.2%。2024年,全省在四大头部电商平台的直播零售额552.6亿元、居全国第8位,对网上零售增长的贡献率达30%。2024年全省即时零售交易额增长42.1%,订单量增长49.5%。

第二,对外贸易动能强劲,跻身全国前9强。面对“风高浪急”的外部环境,坚持以产业赋能、靠创新破局,深入实施“徽动全球”出海行动,在开拓新市场、发展新业态、培育新动能等方面持续发力,打出了一系列“政策+服务”组合拳,安徽外贸实现逆势上扬、争先进位。

一是规模更大了。全省货物贸易进出口连跨3个千亿元台阶,从2020年的5451.5亿元提高到2024年的8643.7亿元、年均增长12.2%,高于全国平均增速4.2个百分点,居长三角第1位。其中,出口年均增长16.4%,快于“十三五”6.9个百分点,且高于全国平均增速7.2个百分点,居长三角第1。今年前三季度,全省进出口增长15.7%,高于全国11.7个百分点,增速居全国第5、长三角第1。其中,出口增长15.9%、高于全国8.8个百分点,增速居全国第7、长三角第1。

二是结构更优了。机电产品出口占全省出口比重由2020年的59%提高到2024年的70.4%,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1个百分点。汽车出口数量稳居全国第1,电动汽车、锂电池、光伏产品“新三样”出口额居全国第6。共建“一带一路”国家进出口占比达到53.6%,高于全国平均3.3个百分点。

三是活力更强了。全省有进出口实绩的企业达到1.3万家、年进出口额过亿美元企业146家,分别比“十三五”末增加3947家和51家。民营企业进出口占比提升到51.8%,第一大外贸主体地位更加巩固。内外贸一体化改革扎实推进。跨境电商交易额年均增长38.5%。

第三,双向投资稳步提升,形成一批产供链国际合作新成果。坚持高质量“引进来”和高水平“走出去”相结合,加大吸引外资、稳定外资力度,大力实施优势产业“抱团出海”行动,持续营造一流营商环境,全球资源配置能力显著增强。

在利用外资方面,创新打造“海客圆桌会”“徽动全球”合作伙伴计划等外资招引平台,精准链接和配置全球资源。全省实际使用外资额从2020年的103.9亿元增长至2024年的123.7亿元、年均增长4.5%,快于“十三五”3.2个百分点,且高于全国9.1个百分点。制造业引资占比达到51.3%,较2020年提升了25.6个百分点。高技术产业利用外资增长了2.1倍。“十四五”期间,累计实际使用外资较“十三五”增长45.3%。德国大众在合肥建设德国本土以外最大的研发中心。汽车、生物医药、电子信息等18个全国重点外资项目在安徽落户,数量居全国第8、中部第1。今年前10个月,全省实际使用外资预计增长5%。

在对外投资合作方面,积极参与高质量共建“一带一路”,持续完善海外综合服务体系,组建徽派企业国际经贸合作联盟,设立33个海外商务服务网点,安徽企业高质量“走出去”的步伐更加稳健。全省对外投资规模从2020年的14.4亿美元增长至2024年的26亿美元,年均增长15.9%,快于“十三五”7.7个百分点,且高于全国9个百分点。今年前三季度,全省对外投资增长16.6%、高于全国12.6个百分点。860多家皖企在海外设立1400多家企业。奇瑞汽车、铜陵有色入围世界500强。

第四,开放平台提档升级,改革开放试验田作用进一步彰显。坚持改革赋能、创新驱动,实施自贸试验区提升战略,深化国家级经开区改革创新,首创性、差异化改革取得积极进展。中国(安徽)自由贸易试验区自挂牌以来,累计推出236项制度创新成果,新型研发机构技术经理人股权激励模式等47项为全国首创,“联动接卸”监管、商业秘密保护新模式等15项在全国复制推广。区内市场主体数量达8.4万家,是设立之初的2.7倍;进出口额占全省比重由2021年的22.3%提高到2025年前三季度的31.6%,累计实际使用外资占全省比重达到38.1%。“十四五”以来,安徽省新增一家国家级经开区(合肥蜀山经开区),目前全省拥有国家级经开区13家,数量居全国第4位、中西部第1位,贡献了全省43%的进出口和40%的实际使用外资,为开放型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。

(香港卫视总台安徽报道)